推广 热搜: 营销  垃圾桶  投影  调音台  智通  机票  朵拉试衣间  硅橡胶挤出机    硅胶管挤出机 

广东海川机器人丨冲压车间伺服冲压生产线采用机器人

   日期:2023-02-11     浏览:3    评论:0    
核心提示:



在模具设计过程中,需要进行自动化干涉校验,这关系到模具能否在现有生产线上顺利安全生产,决定制件生产时的节拍。因此自动化干涉校验一直是模具设计阶段图纸会签的关键一环。

冲压车间伺服冲压生产线采用机器人+cbf(crossbar-feeder)的自动化传输方式,系统自由度很高,线尾配备一台穿梭小车及两台下件机器人,可有效提高下件效率。生产线配有pls(press-line-simulator)仿真软件用于设计生产线滑块曲线与运动曲线,致使生产线干涉曲线不再固定。通过pls软件生成的模具设计空间(diedesignvolume),可根据运动曲线及滑块曲线、cbf和端拾器计算出不干涉区域,为模具的设计提供参考。


在对dl图进行自动化会签时,需考虑制件在结构图中的实际高度与位置、吸盘的位置与数量两个要素。在dl图会签时,需在图纸中标出吸盘的位置,并且其位置选取要遵守表1的要求。

制件的实际高度(即下模高度)要在设备的允许范围内,并在图纸中标出,确保制件高度、位置与后期模具结构图、模具实体是一致的,便于在dl图会签后能够准确、及时的进行自动化仿真模拟,输出模具设计空间。另外,根据各工序机械手轴的动作范围,对相邻工序间制件传送位置、高度、角度变化是否符合要求进行校验。



相邻工序制件角度变化不合理

表1吸盘位置选取规则

建立模具设计空间

在dl图会签之后,要根据dl图中制件的实际高度与位置,通过pls仿真软件生成模具设计空间,用于对模具的设计提供参考意见。在模具设计过程中,需要与模具设计人员及时进行沟通,确保设计的模具满足设计空间要求。如果不满足,则利用模具设计空间指导模具结构设计,优先修改模具结构,避免发生干涉。若模具结构已无法进行修改,针对无法实现的部位进行吸盘位置及曲线的更改,以达到实现节拍的目的。



通过pls利用dl图设计出的模具设计空间



利用模具设计空间指导模具结构设计

通过pls建立模具设计空间时,需要做以下工作。

⑴运动曲线的选取。

一般情况下,我们会利用pls模拟仿真软件预先创建一些不同举升高度的基础曲线,如图4所示,当建立模具设计空间时,可以根据制件的拉深深度、模具定位及斜楔布置、吸盘的布局等因素选择一条合适的基础曲线,这样在做干涉校验时,可以减少对曲线的修改量。



通过pls预先创建的基础曲线

⑵生成模具设计空间。

通过pls中pldm-diedesignvolume功能,可以生成模具设计空间,可以通过resolutionx和resolutiony设置扫掠的精度,其值越小,生成的设计空间精度越高。dieheight为模具闭合高度。tablewidth和tablelength为工作台的宽度和长度。uppersafetydistance为上侧方向的安全距离,一般设置为100mm,lowersafetydistance为下侧方向的安全距离,一般设置为30mm。模具结构图自动化会签要素

⑴模具安装条件。

模具与生产线正确匹配安装,是能否进行顺利生产的前提。由于模具设计人员对现场的生产线设备规格无法全面了解,经常出现模具到场之后与生产线匹配安装,造成不必要的返工,因此在结构图会签时就要对模具安装条件进行确认,包括上模安装槽与夹紧器的匹配、下模安装槽与工作台安装槽的匹配、模具安装定位孔、拉延模托杆、安装高度、模具宽度、自动化气路是否合理等方面。

⑵自动化干涉风险分析。

在结构图会签时,要先将模具的活动部件(如压料板、斜楔等)释放到自由状态,并且要求模具结构树能够清楚地区分上下模关系,以便准备进行干涉验证。要重点关注超出模具设计空间的模具结构,原则上模具非功能性结构要尽量保证在模具设计空间之内,若某些功能性结构实在无法满足模具设计空间,就要考虑通过修改运动曲线重新进行仿真模拟。运动曲线及滑块曲线的优化

运动曲线的优化

运动曲线的调整共包含7个轴,分别为x轴(物流方向)、z轴(举升方向)、y轴(横向移动,包含yl和yr两个轴)、a轴(绕x轴旋转)、b轴(绕y轴旋转)及c轴(绕z轴旋转)。每个轴又对应若干调整点,这样就可以根据模具、制件及端拾器的特征对运动曲线进行高柔性的调整,输出一条高效率、无干涉的运动曲线。图5通过对z轴上的调整点进行优化,避开干涉位置。


对运动曲线z轴的调整点进行优化

滑块曲线的优化

与运动曲线相似,伺服冲压线可以提供高柔性的滑块曲线,通过对滑块曲线的编程,可以得到一条较理想的滑块曲线。

在运用pls的实际模拟仿真中,滑块曲线的优化要考虑两方面因素,首先必须保证传输机构(包括机械手、端拾器及制件)与上模有足够的安全空间。其次,在保证与上模安全空间的前提下,尽可能降低上模与下模接触时的速度(以下简称“接触速度”),这样更有利于制件的成形,消除一些成形过程中的问题。

为输机构与上模安全空间的示意图,a)和c)中使用的是接触速度为350mm/s的滑块曲线,而b)和d)使用的是接触速度为450mm/s的滑块曲线,两条滑块曲线的节拍均为17次/分钟,从四张图对比可以看出,a)和c)中滑块曲线虽然接触速度较慢,但是穿梭机构与上模的安全空间较小,在传输过程中与上模发生干涉,而b)和d)图中的滑块曲线则能有效避免干涉,因此在滑块曲线的选择过程中,要兼顾以上两个因素,才能将滑块曲线调整到最优状态。



输机构与上模安全空间的示意图

a)接触速度350mm/s的滑块曲线,b)接触速度450mm/s的滑块曲线,c)接触速度350mm/s的滑块曲线,d)接触速度450mm/s的滑块曲线结束语

本文简单介绍了基于pls系统的冲压自动化干涉校验方法及应用。pls系统的运用可以充分释放伺服冲压线高柔性的特点,使得自动化干涉校验不再拘泥于验证传输的可行性,而是已经开始对模具的前期设计、制件的成形产生正向的指导意义。相信随着对伺服冲压线高柔性特点不断的深入研究与应用,未来pls系统还有更广泛的运用。

——文章节选自锻造与冲压年第14期





 
打赏
 
更多>同类资讯
0相关评论

推荐图文
推荐资讯
点击排行
网站首页  |  关于我们  |  联系方式  |  使用协议  |  版权隐私  |  网站地图  |  排名推广  |  广告服务  |  积分换礼  |  网站留言  |  RSS订阅  |  违规举报